“买壳上市+转板升级”是中国国内一些中小企业赴美上市的融资选择。转板上市具有成本较低、绕开注册程序等优点。
阿里巴巴在2014年9月中旬纽交所上市,成为美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(IPO),也是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一个新的高峰。由此,美国股市掀起中国企业上市热潮。
IPO是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,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。由于企业进行IPO可以获得融资,得到资本的流动性,并且迅速通过“上市效应”建立名声,IPO是很多企业确定融资途径的首选。但是IPO对于一部分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来说费率较高、时间周期长,这些企业需要符合它们特色的“融资之路”。

“买壳上市+转板升级”便成了中国一些中小企业赴美上市的另一种融资选择
转板简介
美国资本市场具有多层级性,体现为交易所之间的多层级、交易所内部的多层级。美国资本市场的多层级性提供了为不同层级的上市企业转板的可能。系统化、完整的转板制度包括以下四类。
升级转板
从场外市场,申请到具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批准的“国家证券交易所”牌照的交易所上市,也称为“转板上市”。美国目前的上市公司份额,基本被纽约股票交易所、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两家包揽。因此,转板上市可以理解为从OTC到上述两家交易所挂牌上市。
降级转板
从交易所退市到场外市场,以及从纳入监管范围的场外市场退到层次更低的市场。
平级转板
平级转板是指不同交易所之间的转板。这种转板源自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两大交易所的竞争。据统计,2000—2010年,共有182家公司从纳斯达克转板到纽交所,同时25家公司从纽交所转板到纳斯达克。
内部转板
内部转板包括:(1)纳斯达克内部三个层级之间上市公司的转板;(2)同属于纽交所泛欧集团的转板;(3)在目前最主要的场外市场——OTCMarkets,从较低层次(OTCMarkets的Pink板块)升级到纳入监管范围的板块(OTCQX和OTCQB)。
转板条件
以纳斯达克为例,纳斯达克上市要求最低的纳斯达克资本市场首次上市标准。2011年11月9日,SEC批准交易所更新上市规则,针对反向收购公司提出更严格的上市标准。三大主板要求申请转板的公司股价在一定时期维持在一定金额之上(纳斯达克要求4美元,纽交所MKT要求3美元);且提交转板申请及交易所批准上市申请前60个交易日,至少有30个交易日股价维持在上述金额以上。
转板上市的好处和风险
转板上市主要的好处是成本较低。上市成本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。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国内融资困难、融资成本较高已经是一个共识。而那些中小企业也支付不起IPO所产生的高昂费用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,转板上市的费用是能够接受的。
其次,“反向收购+转板上市”的模式可以绕开美国证券交易所一系列注册程序。例如,一般公司进入证券交易场所并成为报告公司的注册程序较为复杂,反向收购可以绕过这个由私人公司变成公共公司的程序;通过转板上市,公司又可以绕开证券公开发行并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登记程序。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,通过SEC的注册审核是一个繁杂的过程,这将在无形中对公司产生了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成本。
但“反向收购+转板上市”的模式又有其独特的风险。首先,OTC市场流动性较差。反向收购能够使得企业在OTC市场上挂牌交易。
目前仍在OTCMarkets上挂牌的公司要充分利用已经在场外市场挂牌交易的优势。相较于其他私有公司,这些在OTC市场的中小企业已经有了一个公开市场的融资渠道,并且可能通过转板升级到主板来获得更为有效的融资途径。如何有效利用这个优势,是OTC市场上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。